第八五五回 两面夹击单独行动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底,瓦岗军在魏公李密的率领下,以精兵七千人进攻兴洛仓。
说:“不是两万人吗?”您想想,打了多长时间了?已然占领了荥阳大部分地区。那这些地方每到一处,你都得派兵把守啊。虽然也收拢了、俘虏了大隋朝的一些官军。但,那也得派自己的军队在那里驻守、在那里看着呀!所以,分来分去、分去分来,攻打兴洛仓的,就剩下七千精兵了。
七千足矣!咱说了,兴洛仓守卒才一千人,这七比一啊,而且是精兵。所以,兴洛仓的守将邴元真一看,干脆投降吧,打不了了。于是,邴元真率部开关投降。瓦岗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这个当时天下的第一粮仓!
哎呦,这一下子,瓦岗军就炸了锅了,呼喊声震天。怎么呢?兴奋异常啊。
尤其是魏公李密乐得两手拍不到一起去了:“瓦岗军占领兴洛仓,天下第一大粮仓!自此,瓦岗粮草无忧矣!不会出现粮草不够用的时候了!只要粮食有,我的兵力就能源源不断!”
为什么后来瓦岗遇到瓶颈了呢?瓦岗军收了那么多兵马。您想想,大隋五困瓦岗寨,打了一次又一次,瓦岗全部反围剿成功,俘虏了大隋朝多少人马呀?那为什么后来二十万人、二十万人,老是在二十多万这个地方打磨磨,为什么呢?地盘不够大,粮食不够多!就给你百万雄师,你上哪儿找粮食去?管了一天,管不了两天,不出半个月,那也得散成二十来万呢,就是这么一个容器,要么叫瓶颈呢。但攻下兴洛仓,那就不一样了。再给你百万雄师,一点儿也不费劲儿啊,吃上几年不成问题呀。咱说过,兴洛仓当时有粮食两千四百万石。这什么概念?古代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两千四百万石那就是二十八亿斤!二十八亿斤粮食那得够多少人吃呀?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年三源李靖李药师跟秦叔宝俩人的相谈——隋朝为什么亡?老是搜刮天下的粮财。搜刮完了,往粮仓里一存,供隋朝统治者自己消耗。甭管天下老百姓今年受没受灾,是不是闹旱灾了、蝗灾了、闹瘟疫了、有粮没粮……从来不开仓放粮,宁肯让老百姓饿死,宁肯让这粮仓里的谷子腐烂掉霉烂掉,也不肯开仓救济百姓。光敛财不散财,光取之于民,不用之于民,那老百姓能跟你干吗?老百姓能念你好吗?有朝一日,老百姓真地活不下去了,“当”一下子,全体起来群起而攻之。你大隋王朝再是实力雄厚,你再说我粮食多——粮食多,没人了!没人给你干了!你那粮食有什么用呢?结果呢,存这么多粮食,好了瓦岗军。
那瓦岗军能不高兴吗?上至程咬金、李密;下到普通将领;再往下,士卒……哎呀,立刻眼前闪光了,看到光明了,就认为瓦岗必然得天下!
李密高兴之余,吩咐一声:“开仓,赈民!”大隋朝不是放着粮仓不开吗?我魏公不然,我跟那杨广不一样!我夺了兴洛仓,我马上开仓放粮。四周贫苦老百姓,任意过来,能取多少取多少,能拿多少拿多少,只要你有能力,哪怕把我这粮仓搬空了也行,来吧!
哎呦……这个消息一放出去,“嗡……”整个中原一带都炸了锅了。史书记载:“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千万!”
什么叫老弱襁妇?“老弱”大家都能理解。“老”,年岁大了;“弱”,身体比较弱的;“襁负”呢?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也背着过来讨米讨粮。,道路不绝”——当时,您看看吧,那路上讨粮的人“众至数千万”呀!
数千万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现在一看到瓦岗军开仓放粮了,一个个喜笑颜开。大家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了,那能不感恩瓦岗军嘛?有了粮,跪倒在地给李密磕头、给瓦岗军磕头。
有那身强力壮者,吃了粮、有了劲,踊跃参军:“我要加入瓦岗军!我要加入魏公阵营!”为什么呢?吃了这顿,我下顿怎么办呢?瓦岗军这里有兴洛仓,吃几年没问题呀,我跟着瓦岗军打仗去!反正家里也种不了地,也生存不了。为了明天的吃喝,投奔瓦岗啊!
就这一下子,瓦岗军恩被中原!给中原老百姓很大的好处,老百姓踊跃参军。
瓦岗军凭借着天量的粮食储备很快就扩军到三十万人,兵逼洛阳,周围郡县无不望风归附。甚至说,远在江淮一带的起义军一听说瓦岗军有粮了,也争相响应瓦岗军。这一下子,瓦岗军在中原立住了脚。可以说,成为了当时反抗大隋最强的一股军事力量!
那李密在高兴之余,咱说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东都洛阳啊!把东都一占领,天下可定。
李密高兴坏了,手下将领一个个摩拳擦掌。但是,李密也是一个头脑清醒之人。虽然现在瓦岗军发展如此迅猛。但,李密仍然表现出了极大的谨慎和小心,他没有立刻指挥瓦岗军去攻占东都洛阳。为什么呢?那叫东都!一个长安,一个洛阳,那玩意儿不好打,防御体系、那些工事极其庞大呀。咱前文书说了,为了防守洛阳,隋炀帝杨广专门挖了长堑、挖了大长沟。那杨玄感怎么起兵失败的?不就是被长沟给挡住了吗?对于瓦岗来说,也是如此。贸然攻打洛阳不是上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一方面,先歇歇;另一方面,研究研究,该怎么攻打洛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