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云之变法抉择》
第一章:朝堂暗涌
孝公已陷入昏迷,整个秦国朝堂之上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气氛压抑得如同沉甸甸的铅块,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甘龙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率先站了出来,脸上满是悲痛与忧虑之色,声泪俱下地奏道:“商君之法,酷烈严苛,致民怨久积啊!如今君上病重,朝局动荡,当暂罢新法,以安天下。老臣一片赤诚之心,皆为我大秦安稳着想,还望各位同僚明鉴呐。”说罢,他还以衣袖轻轻擦拭着眼角那并不存在的泪花,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一旁的卫鞅,满是挑衅之意。
卫鞅听闻此言,只是冷冷一笑,那笑声在这压抑的朝堂之中显得格外突兀。他上前一步,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臣,而后高声驳斥道:“甘龙大人此言差矣!自新法推行以来,我大秦可谓是焕然一新。且看那田间百姓,以往大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今在新法之下,土地得以开垦,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家家粮仓渐满,百姓富足安乐,这难道不是新法之功?再观我大秦军队,昔日面对他国侵扰,常显疲态,可如今在军功授爵之法的激励下,将士们奋勇杀敌,军队强盛,令他国不敢轻易来犯,此等好处,众人皆是有目共睹,怎能说新法酷烈严苛、民怨久积呢?”
卫鞅的一番话掷地有声,让不少原本心存疑虑的大臣也微微点头。可甘龙这边自是不肯罢休,他冷哼一声道:“卫鞅,你莫要在此巧言令色,那新法虽说有些许成效,可也让我大秦诸多旧族利益受损,长此以往,国之根基不稳呐,况且如今民间也不乏抱怨之声,你又如何解释?”
朝堂上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众臣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支持甘龙的旧贵族们纷纷附和,诉说着新法的种种不是,而拥护卫鞅的臣子们则据理力争,力挺新法的继续施行。一时间,朝堂之上吵闹声、争辩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了一团。
而太子驷坐在高位之上,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这新法对于秦国的重要性,可旧贵族们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两边的话语似乎都有几分道理,他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偏向哪方才好。他的目光在甘龙和卫鞅身上来回游移,心中思索着这其中的利弊得失,却始终难以做出决断。
第二章:公子虔的谋划
朝堂上的纷争很快就传了出去,公子虔在自己的府邸中听闻了此事,心中暗喜,觉得这正是扳倒卫鞅的绝佳时机。他暗中召集了诸多旧贵族,将众人带到了府邸的密室之中商议对策。
密室之中,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脸上,显得光影斑驳。公子虔坐在主位之上,目光阴沉地开口道:“诸位,如今君上昏迷,朝堂局势动荡,卫鞅那厮又仗着新法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可如今正是我们出手的好时机啊,若不趁此时将他扳倒,往后再无机会了。”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一位贵族满脸愤恨地说道:“那卫鞅,靠着变法,打压我等旧族,让我们往日的荣光与特权尽失,此次定要让他付出代价,绝不能让他继续张狂下去了。”
公子虔微微点头,而后压低声音说道:“我等可先买通宫中侍卫,伪造卫鞅谋反的证据,再联名上奏太子,那太子向来谨慎,见到如此‘铁证’,必定会对卫鞅起疑,到时候,我们便可让卫鞅万劫不复,也好恢复我等往日的荣耀与特权啊。”
众人听了这计划,皆是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当下便开始商讨起具体的实施细节来,如何买通侍卫,怎样伪造证据,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一心想着要将卫鞅置于死地,夺回他们失去的一切。
而另一边,卫鞅也没闲着,他深知旧贵族们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在暗中谋划着对付自己。他一边安排亲信加强对栎阳各处的把控,尤其是通往王宫的要道,以防有什么意外变故;一边召集军中那些支持新法的将领,神色严肃地叮嘱他们务必稳住军心,若朝堂上有什么异动,随时听令行事,绝不能让那些旧贵族们的阴谋得逞,扰乱了秦国如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第三章:密信危机
几日之后,一封匿名密信被悄悄送到了太子驷的案头。太子驷正在书房中批阅奏疏,看到这封没有署名的信件,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他打开信件,只见信中言辞凿凿地说卫鞅暗中与他国勾结,意图在秦国大乱之时谋取私利,还列举了一些看似确凿的“证据”,描述得绘声绘色。
太子驷拿着信,脸色阴晴不定,他对卫鞅本是有几分信任的,毕竟这些年秦国在新法的推动下确实日益强大。可如今这信中的内容又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万一这信中所言属实,那秦国岂不是危在旦夕?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当下便派人去暗中调查此事,整个王宫都被一种微妙又紧张的氛围笼罩着,宫人们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触了霉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