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27 集:刘裕北伐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127 集:刘裕北伐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3 07:59:23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刘裕北伐的雄图与憾恨公元409年至417年,东晋北府军统帅刘裕发动两次大规模北伐,先后攻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将东晋版图推进至黄河流域。这场看似辉煌的军事胜利,却因刘裕急于返回建康篡夺皇位,最终以关中得而复失告终。这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既展现了乱世枭雄的雄才大略,也折射出权力更迭背后的残酷现实。

一、北伐前的政治格局:刘裕的崛起之路

刘裕出身寒微,早年投身北府军,凭借京口起义平定桓玄之乱崭露头角。至409年首次北伐前,他已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成为东晋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此时的东晋面临内忧外患:内部门阀势力虽经桓玄之乱元气大伤,但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士族仍暗流涌动;外部则有南燕、后秦、北魏等政权环伺,尤其南燕君主慕容超屡屡纵兵劫掠淮北,成为刘裕树立威望的绝佳借口。

刘裕的政治野心在此时已昭然若揭。自魏晋以来,权臣篡代需具备“九锡之礼”“封公建国”等政治资本,而北伐胜利无疑是积累威望的最佳途径。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夷,而实假之以为篡夺之资也。”他需要一场大胜来震慑朝野,为代晋铺路。

二、第一次北伐:气吞山河灭南燕(409-410年)

南燕政权占据山东半岛,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地势险要。慕容超继位后,竟异想天开欲从东晋掳掠乐工,屡次派兵侵扰淮北,劫掠东晋百姓。刘裕以此为契机,于409年四月亲率舟师从建康出发,由淮入泗,直逼南燕腹地。

此次北伐展现了刘裕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面对南燕“据大岘山天险以逸待劳”的建议,慕容超却执意“纵敌入岘,以铁骑蹂之”,暴露了其军事才能的匮乏。刘裕率军顺利越过大岘山(今山东沂山)后,采用“却月阵”战术——以两千精兵布成弧形战阵,配合战车、弩箭,大败南燕数万骑兵。这一战法成为中**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围困广固期间,刘裕采取“久困长围”之策,一方面瓦解敌军士气,另一方面赈济山东百姓,争取民心。410年二月,广固城破,慕容超被俘斩,南燕灭亡。刘裕以铁血手段处置南燕贵族,尽杀鲜卑慕容氏王公以下三千人,既震慑了北方政权,也向东晋朝堂彰显了自己的威慑力。

三、第二次北伐:横扫关中定后秦(416-417年)

灭南燕后,刘裕又将目光投向关中。此时后秦政权因姚兴去世陷入内乱,继位的姚泓懦弱无能,羌族、匈奴等部族反叛不断。416年八月,刘裕以“复兴汉室”为名,兵分五路北伐:王镇恶、檀道济率步军自淮、淝入黄河;沈林子、刘遵考率水军出石门,自汴水入黄河;王仲德督前锋诸军开巨野泽入黄河;刘裕自率主力殿后。

此次北伐堪称刘裕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王镇恶部作为先锋,以“兵贵神速”之计,乘蒙冲小舰溯渭水而上,于417年正月攻克洛阳。随后,刘裕主力与北魏军队在黄河岸边展开激烈对峙。面对北魏铁骑的威胁,刘裕命军士以“却月阵”结合大弩、长矛,再次大败敌军,史称“却月阵大捷”,展现了其灵活应对不同战场环境的能力。

同年八月,王镇恶部抵达长安城下。姚泓率群臣出降,后秦灭亡。自永嘉之乱以来,沦陷近百年的长安终于重归汉人政权手中。刘裕抵达长安后,亲率群臣拜谒汉高祖陵,祭告宗庙,一时“关中士民,夹道焚香”,尽显王者威仪。

四、功败垂成:关中得而复失的悲剧

然而,就在北伐大功告成之际,刘裕却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急速返回建康。促使他东归的直接原因,是心腹刘穆之的突然病逝。刘穆之作为刘裕在后方的代理人,长期主持朝政,其去世导致建康政局不稳,门阀势力蠢蠢欲动。更关键的是,刘裕年事已高(时年54岁),篡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他需要尽快完成“加九锡”“封宋公”等政治程序。

刘裕东归前,做出了一系列军事部署:以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以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分掌兵权。然而,这一安排埋下致命隐患:王镇恶与沈田子因出身、政见不同素来不和,刘裕明知二人矛盾却未妥善调解,反而暗示沈田子“钟会之所以不成,为有卫瓘等也”,纵容其相互牵制。

418年正月,夏主赫连勃勃趁刘裕东归,率军进攻关中。沈田子率先在子午谷击杀王镇恶,随后刘义真又误杀沈田子,导致晋军内部自相残杀。赫连勃勃趁机攻占长安,刘义真仅率数十骑逃回东晋。刘裕辛苦收复的关中地区,短短一年间便再度沦陷于匈奴铁弗部之手。

五、历史回响:雄图与憾恨的双重叙事

刘裕北伐的功过始终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从军事成就看,他两次北伐灭两国、复两京,将东晋版图扩展至极盛,其“却月阵”战术成为冷兵器时代步骑协同作战的典范。从政治意图看,北伐无疑是他篡晋的跳板——正如他在灭后秦后拒绝王镇恶“留镇关中”的建议时所言:“长安,汉之旧都,虽天所相,吾何敢居之。”其代晋野心已不加掩饰。

但关中的得而复失,暴露了刘裕政权的结构性矛盾:寒族出身的他虽能凭借军事力量崛起,却无法彻底整合门阀士族与寒门势力的利益。他在北伐中采取的“以战养权”策略,使得军事行动始终服务于政治篡代,而非真正以统一为目标。正如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裕之北伐,实为功名心所驱,全非吊民伐罪之道。”

刘裕的遗憾,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南朝的缩影。此后宋、齐、梁、陈四代,虽屡屡北伐,却再未达到刘裕时期的战略高度。而关中的沦陷,更预示着南北对峙格局的长期化——直到589年隋朝灭陈,中国才再度实现统一。刘裕的北伐,犹如一颗划破乱世夜空的流星,既照亮了汉人政权短暂的辉煌,也留下了壮志未酬的永恒遗憾。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ixmao)历代风云五千年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