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正月,春暖花开之际,留在京都城任职的八人纷纷走马上任。
林若初也接了裴青转来的层层文书,正式转入肃王麾下。
再见时,裴青对她道了声谢:
“谢你没让裴家成为第二个傅家。”
傅乐言虽然背下了所有罪责,傅家所受的影响仍旧不小,他们虽手握免死金牌,年轻一辈蒙荫授官的事都被耽搁了。
若是没有这块金牌、还手握兵权的裴家也被牵扯其中,那后果怕是会严重数倍。
他一颗脑袋不够保下所有家人。
他谢林若初信守承诺。
林若初看到他便想到裴侯那场恰到好处、至今未愈的急症。
整个冬天,裴侯一直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没能上朝去给赵太后助理,也算釜底抽薪卸掉了她唯一能仰仗的武将。
身体康健的裴侯突然病倒,定然少不了裴青的“悉心照料”。
裴青也信守了承诺。
林若初回了他一句“不客气”,两人便心照不宣地说着官话告别。
十三郡的一切都会成为埋藏在心底永不揭封的秘密。
年关过后,春暖花开之际,由翰林院和国子监一同承办的女子书院落地京都城。
本要高升做博士的林思齐自请承办此事,陈瑜画则被派出,成为他的副手。
从小不爱读书的张环清是求爷爷告奶奶地第一个报上了名字。
报得非常高调。
在书院门口几乎站了一天,让来来回回的人都看到她,以确保周引芸再没理由把她押回张家。
京都城的众人还是对她比较好奇的。
都觉得绑架这事闹这么大,她坏了名声,要活不了了。
没想到不仅活过了年关,活到了春日,在书院前还十分得生龙活虎。
至此,周引芸确实没有办法了。
年初推女学,张环清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又有她那个不孝女张静婉在背后相帮,报名入学皆是名正言顺,她也不能公然违背圣意。
最后带着一肚子气,独自一人带着张家的奴仆回了邵阳。
张静婉只留给张环清一句话:
“至此,你救白芷的心意之恩我便报了,接下来便是你自己的路了。”
张环清面前就两条路。
通过院中考试留在书院继续为自己筹谋苟活。
没通过考试,被劝退,失去归所被抓回邵阳张家等死。
她哪里有的选?
只能死皮赖脸地赖在张静婉的小院里日耕不辍,夜夜挑灯。
苏遇则在上任前一日,随着将军府的家书一起,往十三郡送了封信,向边关的战友和亲人告知自己留任太医院的事。
信笺随着传信官在路上跑了一月。
翻山越岭送到北郡城中时,林景行第一个接到手中,马不停蹄得拆开,随即露出失望的表情。
苏遇送来的信是写给父亲和军师。
没有单独给他的。
林景行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以为苏遇考官是要带着官身回林家军,翘首以盼等了几月,却发现殿试授官将她留在了京都城的太医院。
太医院,入了那地方,连京都城都出不了了。
他也回不去。
再见之日迢迢。
向来粗枝大叶的林景行第一次什么叫牵挂。
不是对母亲和阿初那样的担心和挂念,而是某种带着难以自控的烦躁与愤懑的思念。
待传信官返程时,林景行在给母亲的家书之外,额外写了一封信,送给千里之外的苏遇。
信尚未返回京都城,肃王的宣毅军便整装待发,要往西域去。
林若初作为正将之一,自是戎装加身,随军出征。
西域境内已经彻底乱了。
反皇派与皇室打作一团,两方还都在内斗,反皇派内部就分出了好几支不同的派系。
被贵族奴役百年的奴隶纷纷揭竿而起,占山为王,闹得西域疆土四分五裂。
更有借着反皇之由往大周边境进犯的势头。
肃王正好借着这个理由出兵西域。
趁乱前去为大周抢一杯羹。
这次与往北送粮时的情况不一样,宣毅军军内纪律更严格,林若初不能再带着锦雀,她也不愿带锦雀往战场去。
与十三郡守城不同,此番去西域是要深入敌营地去打的。
为此,锦雀非常地懊恼。
她恼自己为何没有好好读书,为何没能在年前报考女官。
若是她能努力考出个一官半职的,成为小姐身边的副将,便能名正言顺地随她去边疆了。
总不至于留在这京都城干着急!
林若初走后,锦雀立刻拿出自己积攒已久的盘缠,去书院报上了名字,和张环清一样咬着牙勤学苦读,铁了心要在林若初回京之时,给她一个惊喜。
但这件事,锦雀的母亲是一万个不同意。
锦雀早就到了嫁人的年纪,只是之前奴籍身,要嫁得主子点头才行。
现在锦雀恢复了良民身,万事都能自己做决定了,她就想在女儿变成老姑娘前给她找个好人家。
只是锦雀不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