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现任家主是禁军统领傅伯文。
现因傅乐言之事,暂且被停职,于家中赋闲,等待审理调查。
那封在朝堂上被揭穿的密信上,虽直指傅家与西域暗中有勾结,但背后真相到底如何,朝堂上听着的百官以及负责调查此事的肃王都心知肚明。
没人想逼傅家用出那块免死金牌。
能从他们身上撕掉傅乐言这块肉都算是不错的了。
所以肃王只审傅乐言以削弱傅家在朝中的影响,没有真的带兵去搜傅家大院。
所以付博文在家赋闲至今,第一个带兵闯了傅家院子的是莫向北。
为的是“张环清被绑架拘禁”一案。
人是在傅家名下的院子里找到的,信上又如林若初所说,有紫石砚的痕迹,两个证据虽然都不够直接定罪,但用来提审是没问题的。
林若初跟随军巡辅一同入了傅家院子,默默观察莫向北见到傅伯文时的表现——没有表情,神色不变,且带着一丝对长辈的谨慎,她当下便能确定。
要么寻香楼的傅语闲与傅家无关。
要么傅姑娘根本不是莫向北的心上人。
傅家的庭院也比她想象中要朴素许多。傅伯文虽然只任禁军统领一职,但傅家的官职是自开国以来便代代相传的,距今近百年,家族蒙受庇护,家底应当是十分殷实的。
但从她眼睛所见的大门、前院,乃至正厅的布置,以及路过的婢女小厮身上的穿着来看,全都朴素得像是寻常百姓家。
傅伯文年近四十,身形精壮,个子不高,但剑眉星目,四方脸上挂着络腮胡,眼眸深邃,面无表情,看不出心中所想,与两人也没有客套话,在正厅一坐,直接让莫向北随意问。
莫向北于是就傅家宅邸藏了失踪的张二小姐一事开始盘问。
说是盘问,但更像是喝茶间的闲聊。
并没有撕破脸。
林若初便在一旁,边听边观察傅伯文的神色。
傅家这闲置的院子,是连宝儿帮忙查到的。
京中贵人官员多有用闲置的银子购置私产的习惯。
只要不用作放印子,不强收百姓的田地,朝廷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关押张环清的那处院子便是傅家在先皇刚登基时于京郊购置的,已经闲置了数十年,只有几个护院定期去打扫。
连家也是在调查京郊周边地段价格时偶然得知的,这次刚好就派上了用场。
林若初观察着傅伯文的脸色,猜想他或许已经把这处院子给忘了。
傅伯文却是沉了眼眸,在莫向北复述完案情时陷入了沉思。
其实早在他的次子傅乐言因“密信”一事入狱时,他就意识到,傅家已经到了做抉择的时候了。
他们甘做太后的马前卒,是因先帝留了遗诏,要求他们务必扶持新皇稳住李室基业。
叶相不可全信。
新皇又年纪尚小。
唯一可靠之人便是赵太后。
唯她是从,也是为了防止长公主权势过大,威胁新皇地位,搅乱朝堂,惹天下动荡。
可如今看来,似乎已经到了放弃赵太后的时候了。
傅乐言必定是不能全身而退了。
停职后思索了数十日的傅伯文终于在今日做出了决断。
他需要次子傅乐言担下所有失败的罪责,成为傅家斩断与太后之间的牵连,彻底转向新帝的锁链。
抛弃一个孩子对他来说并不艰难。
傅家的子孙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身上便背负着这样的使命。
傅乐言定然不会怨恨于他。
做出决断的瞬间,傅伯文周身的气质都变了,他抬起眼梢看向莫向北道:
“这处宅子一直是由犬子傅乐言在打理,我不曾过问,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
他说着起身,万般恳切道:
“莫统领,我傅家愿全力配合军巡辅的调查,若此歹事真与我儿有关,我傅家必不会包庇他半分!还请莫统领放开拳脚查个水落石出!好安天下百姓的心!”
莫向北也跟着起身,以晚辈的身份,客套地应答:
“傅大人放心,晚辈定然详查,若有任何得罪之处,还望傅大人海涵!”
林若初也跟着起身,垂眸听着两人打官腔。
但她心里其实是有些惊讶的。
她没想到,傅伯文会这么干脆地放弃自己的儿子。
紫石砚只是她将莫向北引向傅家的由头罢了,完全当不了证据,京郊私产拘禁张环清一事,也有很多理由可以掰扯。
她与张静婉在谋划此事时,其实还准备了许多其他指向傅家的证据,就等他拒不认罪之时,拿出来掰扯。
连张环清都背了好几套词。
她们是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的。
傅家这边闹得越凶,百姓那边传得越乱。
能将“吴敏敏刺杀案”冲淡的后浪也便越汹涌。
没想到啊没想到。
傅伯文这就弃卒保车了。
傅伯文也不动声色地瞥了林若初一眼。
他知道这与他客套的莫向北只是一杆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