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青石板路上,镇口的老槐树下围了好多人。六岁的丫丫挤在人群里,手里攥着妈妈给的两个铜板,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卖糖画的张爷爷。
张爷爷的糖画担子可神奇了,锅底熬着金黄的糖浆,旁边插着各式各样的糖画:威风的老虎、展翅的凤凰,还有丫丫最喜欢的小兔子。"小朋友,想要个什么呀?"张爷爷笑眯眯地问,手里的铜勺在青石板上轻轻敲了敲。
"我要小兔子!"丫丫把铜板递过去,鼻尖上渗着细细的汗珠。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阵吵闹声。卖西瓜的李叔叔正和一个穿蓝布衫的胖叔叔争执:"王掌柜,您就多给一个铜板吧,这西瓜是今早刚摘的,甜得很!"
王掌柜掂了掂手里的西瓜,皱着眉头说:"说好五个铜板就是五个,多一个子儿都不行!你这瓜蒂都有点蔫了,我没少给你钱就不错了。"
李叔叔急得脸通红:"这瓜保甜!不信我切开来您尝尝?"
"切开来不买怎么办?"王掌柜把西瓜往筐里一扔,"我可没空陪你耗着,不买了!"说完背着手气呼呼地走了,留下李叔叔蹲在瓜摊前叹气。
丫丫捧着刚做好的兔子糖画,咬了一小口,甜甜的糖浆在嘴里化开。她听见旁边的奶奶们议论:"这王掌柜啊,就是太抠门,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另一个奶奶接话说:"上次我去他店里买针线,多要一根线头都不给,真是一毛不拔。"
丫丫不懂什么叫"一毛不拔",但她觉得王掌柜刚才对李叔叔太凶了。她舔着糖画,看着王掌柜走进了街尾的杂货铺——那是他开的店。
第二天一早,丫丫被窗外的雷声吵醒了。天阴沉沉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上。妈妈让她去王掌柜的杂货铺买包盐,还特意叮嘱:"路上小心,别淋湿了。"
丫丫撑着小伞跑到杂货铺,店里光线暗暗的,王掌柜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王掌柜,我买一包盐。"丫丫踮着脚尖把铜板放在柜台上。
王掌柜抬头瞥了她一眼,慢吞吞地从货架上取下盐包,扔在柜台上:"两个铜板。"
丫丫把铜板推过去,拿起盐包正要走,忽然听见"哐当"一声,外面的雨棚被风吹塌了一角,雨水顺着缝隙灌进店里,正好落在堆着干货的货架上。
"哎呀!"王掌柜急忙跑过去,手忙脚乱地用抹布擦着受潮的干货。可雨越下越大,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丫丫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想起妈妈说过"别人有困难要帮忙",就放下盐包跑过去:"王掌柜,我帮您!"
她拿起墙角的小扫帚,把流进店里的雨水往门外扫。王掌柜愣了一下,随即大声说:"别碰!你把我的扫帚弄脏了怎么办?快出去,别在这儿添乱!"
丫丫被他吼得吓了一跳,手里的扫帚"啪嗒"掉在地上。她委屈地咬着嘴唇,捡起盐包跑出了杂货铺。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顺着脸颊往下流,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傍晚雨停了,丫丫帮妈妈收衣服时,听见邻居婶婶们在聊天。"听说王掌柜的店进水了,好多干货都潮了,正愁没人帮忙晒呢。"婶婶惋惜地说,"可平时他对谁都抠巴巴的,现在想找人帮忙都难喽。"
丫丫心里一动,跑到杂货铺门口偷偷往里看。王掌柜正蹲在地上,把受潮的花生、瓜子摊在门板上,唉声叹气地用扇子扇着。他一个人忙得满头大汗,却没人过来帮忙。
这时,卖糖画的张爷爷路过,王掌柜急忙站起来:"张老哥,帮个忙呗?借你那把大扇子用用,明天就还你。"
张爷爷摆摆手:"不巧啊王掌柜,我扇子昨天被雨淋坏了,正打算修呢。"说完摇摇头走了。接着卖西瓜的李叔叔推着空车经过,王掌柜又赶紧喊住他:"李老弟,帮我抬下门板好不好?晒完给你两个铜板。"
李叔叔停下脚步,淡淡地说:"不了,我还要去田里看瓜田有没有被淹,没空。"说完也推着车走了。
王掌柜看着空荡荡的街道,蹲在地上发起了呆。丫丫站在不远处,看着他孤单的背影,心里有点难过。她想起妈妈说的话:"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大家互相帮忙,日子才好过。"
第二天一早,丫丫拿着妈妈做的玉米饼,又来到杂货铺。王掌柜正蹲在门口晒干货,眼睛红红的,好像没睡好。"王掌柜,这个给您。"丫丫把玉米饼递过去。
王掌柜惊讶地抬起头:"你...你给我这个干什么?"
"妈妈说吃了早饭有力气干活。"丫丫小声说,"我可以帮您扇扇子吗?我的小扇子很干净。"
王掌柜看着丫丫递过来的玉米饼,又看看她手里的小扇子,忽然眼圈就红了。他接过玉米饼,声音有点沙哑:"谢谢你啊,小姑娘。昨天...昨天是我不对,不该凶你。"
丫丫摇摇头,拿起小扇子帮他扇着受潮的花生。扇了一会儿,她看见邻居家的小哥哥路过,就大声喊:"小虎哥,快来帮忙!"小虎哥犹豫了一下,还是跑了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