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历史 >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 第617章 隋炀帝厌恶亲生子

第六一七回 隋炀帝厌恶亲生子

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这一次的规模一点儿也不次于第一次啊。隋炀帝势在必得,这一次也憋着一股火,憋着一股劲呢——高句丽那高元,你就是个跳梁小丑啊!不把你打下来,我是寝食难安呢!

说:“这一次再打高句丽,时间这么短,有没有大将啊?”有。原来第一次打高句丽失败,不是隋炀帝要找人当替罪羊吗?把这责任都扣在别人脑袋上了。隋炀帝也明白,当时也是在气头上,这个责任不能自己背,所以把一些将领削职为民。那这一次再打高句丽,还得用着人家啊,这将领培养一个不容易。“原来削职为民的重新恢复官职!这一次跟随朕御驾亲征,你们要将功补过!尤其东岭关那守关的武王杨方杨义臣,你把东岭关再放一放,再跟随朕二征高句丽!还有那虎牢关四宝大将尚师徒,你也别在那儿镇守了。虎牢关一时半会儿没事儿,现在我们已然跟着瓦岗寨达成协议了,几年之内,瓦岗不再对咱大隋用兵,大隋也不会对瓦岗用兵。再说了,这两年,河南山东一带都不太平,天灾**不断,瓦岗自顾不暇,他们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攻打东都洛阳。不攻打东都洛阳,他们也就不会去拿虎牢关。那其他反贼呢?一时半会儿还没有这个能力去打洛阳、去打虎牢关。所以,虎牢关现在派这么大一个大将尚师徒老在那儿镇守,浪费了尚师徒的才能啊。把尚师徒调出虎牢关,带着你的亲兵卫队护驾而行!你离东都洛阳最近呢,保护朕的御驾一起赶往涿郡!”那其他军士呢?照样留守虎牢关。兵在呀,虎牢关是座雄关,一人当关,万夫莫开,还怕谁呀?也没人来打呀。一时半会儿,虎牢关特别安全,不必考虑它。于是一纸诏书就把四宝大将尚师徒调出去,随驾征高句丽去了。这虎牢关可就没有尚师徒这样的虎将镇守了。

隋炀帝觉得虎牢关挺安全,觉得其他反王一时半会也打不到虎牢关。他可就万万没想到,在他们统治阶级内部,这一次,嘿,有人造了反了!有人就盯上了虎牢关了!尚师徒若在,那不至于后来兵锋能够到达洛阳啊,这是隋炀帝杨广他没有预料到的。

说:“杨广兴师动众,就没人劝谏呢?这么多大臣,就没有一个是明白人吗?”其实满朝大臣是屡屡上谏。经过上一次的溃败,一个个的早已经心存疑虑了。

左光禄大夫郭荣他就进谏了,说:“陛下,现在国家疲弊,您不宜屡动啊。您不能左一趟、右一趟地老是去攻打高句丽。您是皇上啊,您要打,您派其他人打也就行了。所谓戎狄失礼,臣下之事。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奈何亲辱万乘以敌小寇乎?”人家说得有道理,这不就是夷蛮之国吗?不服咱们大隋。不服大隋,您打他没问题,派一员大将领兵带队去打就行了呗。您是一国之君呢,哪能动不动您就御驾亲征呢?有这么一句话,“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什么意思呢?千钧之弩,这么好的武器,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你拿这么高端武器去射一只小耗子,去射一小鼷鼠,那不是大材小用了吗?所以,您何必亲辱大驾去征小寇呢?不值当的您亲自出去。

但,隋炀帝杨广听不进去。

许多大臣也是如此,纷纷劝谏。甚至靠山王杨林由打大兴城打来报告,上奏隋炀帝杨广说:“陛下,臣请令替您出征,您别打了。我觉得我还行,这两年,我已然休养生息休养得差不多了,筋骨又恢复了。臣统兵带队去打高丽,您镇守京都多好,您不能轻动啊。”

但是,杨广给拒绝了。杨广说:“谢谢皇叔好意。皇叔啊,您肩头的担子不轻啊,您得给我镇守大兴城啊。长安大兴城那是咱们大隋的根基,朕让谁镇守都不放心呢。唯有皇叔您镇守大兴城,朕心乃呢。您要离开,朕不放心。那么征辽东也一样,派别人,朕心也不放心。只有朕当总指挥,朕才能够放心呢,才能够大获全胜啊。”

众大臣屡屡觐谏,最后隋炀帝急了,龙颜大怒啊,当时就冲着众大臣吼上了,说:“朕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我自己统兵带队带着你们去打,还没有把这高句丽打下来呢。如果我派别人去,那焉能成功呢?

那你就不琢磨琢磨,也许就是因为你去了,它就成功不了。你要不去,也许就成功了呢。他不琢磨这事儿。吼得群臣再不敢进谏了。

就这样,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动了二次征辽战役。

在开动前,先把留守涿郡的民部尚书樊子盖给调回东都,告诉樊子盖:“你别留在涿郡了,你的使命已然完成了。这粮草凑集的也不错。这一次寡人亲征高句丽,你有重要任务!干嘛呢?留守东都,在这里辅佐朕的越王杨侗!”

这杨侗是谁呀?杨侗乃是杨广的嫡孙子,是杨广的太子杨昭的儿子。

隋炀帝杨广一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叫杨昭啊,他娘就是萧美娘。杨昭从小在宫中长大,爷爷隋文帝视他为掌上明珠啊,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十二岁就把他封为了河南王。后来杨广不是由晋王被封为太子了吗?杨广一当太子,这个杨昭就进袭杨广的晋王爵位,授任内侍令,兼任左卫大将军。等杨广即位之后,这杨昭自然的就成为了东宫守缺太子了。杨昭此人颇有武力,能拉强弓。但是这个人跟他爹杨广截然不同啊,真是个好人呢,性情谦和,颜色平静,平常不大爱发怒,什么事情都是乐乐呵呵的。而且,有深沉,年纪轻轻颇有长者风度。为什么那么得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喜爱呢?这个孙子好啊,小小年纪办大人的事,那未来必成大器。长大之后,即便是有人在他面前犯了过错了,甚至说这过错犯得挺大。这位杨昭也只会说“大不是”。就说:“你这事办得不太对了!太不对了!”仅此而已,没有过多指责。而且,杨昭这个人特别简朴。吃饭不需要很多的食品,能吃饱就行,不要铺张浪费。什么家里用的围布啊、席子呀,都非常的节俭朴素,颇有开始杨坚之风。手下的臣子们,家中有老年父母的,碰到了还都要亲自询问:“家里老人可好啊?老太太好?老爷子好?有什么病吗?有病没问题啊,我派御医给他们治病……”哎,对臣下非常关心,逢年过节都有赏赐。也就是说杨昭这个人非常的仁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