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4章 语言能逼疯你

历史不是爽文 第4章 语言能逼疯你

作者:减重60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7 23:53:16

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大家在书本等纸质记录上得到了统一。可读书归读书,生活归生活,各个地区的方言不同,古代的语言交流是相当困难了。在今天,粤语、藏语等语言保存至今,大家也只能勉勉强强交流。

在不少穿越小说里,主角刚穿越过去,不管是战国、汉唐、宋元,甚至某个山沟沟小村庄,一开口就能跟当地人流畅对话。有的小说干脆说一句“反正都是汉语”,主角在全国走哪儿都畅通无阻,随便聊、随便问、随便吩咐,好像语言从来不是障碍。

可事实是,如果你真穿到古代,别说跟外国人交流了,就是跟你身边的土着百姓对话,光方言、土语、音变、古汉语差异,足够让你抓耳挠腮、听天书一样懵圈。语言,绝对不是你以为的“无障碍”工具,而是真实历史中一座巨大的高墙。

古代语言的复杂远超你想象。

先不说方言,光是主流书面语和口语就够你头大。比如你穿到汉朝,主流是先秦、两汉时期的雅言和方言混合体。到了唐宋,语音、词汇、语法已经大变。你学过现代普通话和点文言文就觉得自己能听懂古人说话?想多了。

举个例子:汉代百姓可能说“毋乃尔也”(怎么会这样?),你听得懂?

唐代市井百姓吵架说“莫你个奴作死哉!”(你这混账活腻了!),你会以为在夸你孝顺。

方言隔阂极深。别忘了,中国自古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极为复杂。今天尚且“十里不同音”,古代交通不便、地方割据、文化多元,方言隔阂只会更严重。宋元时期,一个北人到福建、广东,几乎听不懂当地话。明清时期,江浙、两广、川蜀、燕赵之间口音差异、词汇差异依然很大。

江南水乡说话软糯含混;

北方平原口音粗犷直白;

西南山地方言混杂少数民族语言;

东南沿海夹带南岛语、闽南语体系。

你穿过去,一开口就是“普通话”?对不起,没人听得懂。

地方官话≠普通话。穿越小说经常写主角随便跟衙役、士兵、百姓交流,畅通无阻。但真实历史上,地方官话、官方雅言、民间方言往往完全不一样。

例如:

唐代长安的“雅言”是高层官员、士族、学者的标准语言,但底层百姓说的是地方化很强的长安方言。

明代设立“驿传官话”,但仅限于官方信使、军队调度用,普通百姓还是说自己的土话。

清代规定八旗子弟要学“京师官话”,但在地方,川音、湘音、粤音、闽音各说各话。

你穿过去,哪怕混进官场,你的“普通话”也不是人家官话,听着就是外地口音,第一印象就先打折扣。

语言障碍会带来很多麻烦:

你问路、买东西、打听消息,别人听不懂你的话,回答你你也懵。别说做大事,光活下来都是问题。

你说话带奇怪口音、用不合时宜的词汇,立马被当成外乡人。动荡年代外乡人很容易被怀疑是细作、奸商、流寇。

主角带兵作战?你指挥兵卒靠喊“左翼冲锋,右翼包抄”?如果兵卒听不懂,你就是光杆司令。

你搞贸易、经商,语言不通,怎么谈判、定价、签契约?还没谈拢,先被宰一刀。

古人是怎么跨地域沟通的?绝不是“语言无障碍”,而是靠这些:

专门翻译、通事

唐宋元明,各地官府、商队、军队都有专职翻译,负责处理跨方言、跨语言交流。

土着向导

出使、经商、打仗都要雇当地人当向导、传话人。

手势、实物比划

语言不通时,只能靠手势、画图、拿东西比划。效率极低,易被误解。

所以,穿越过去,第一步不是搞什么大事,而是想办法学当地话、找当地人合作。

穿越小说为了爽感,主角通常“自动掌握古汉语”,或者“全天下都讲普通话”,这种写法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与真实历史严重脱节:

忽视了古代语言演变的复杂性

忽视了方言、土语的巨大隔阂

忽视了语言障碍对社会身份、行动效率的限制

忽视了跨地区交流的成本和风险

你真穿过去,光靠嘴皮子就能混成英雄、首富、将军?现实比小说残酷得多。古人地方方言复杂、语言隔阂巨大,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打通的。穿越过去,你想活得好、做成事,首先要认清一个真相:语言是你和古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之一,不解决语言,你的金手指再多,也用不上。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ixmao)历史不是爽文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