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冰阳之歌 > 第331章 黄土地的回响

冰阳之歌 第331章 黄土地的回响

作者:河子文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2 19:06:21

车间的吊扇转了十七年,扇叶积着层浅灰的绒毛,像刘翠华鬓角新添的白发。我蹲在她工位旁时,正看见她把钩针穿过毛线的间隙,右手食指第二节的茧子在台灯下泛着光——那是五千多个日夜磨出的印记,此刻正捏着根橙黄丝线,给孙子的虎头鞋绣虎眼。

“记者同志你看,这针脚得斜着走才结实。”她把鞋样往我面前推了推,空气中飘着毛线的化纤味,混着她围裙口袋里装的山东花椒香。三年前我第一次来采访时,她也是这样教我辨认毛衫的针脚,只是那时她鬓角还没这么多白头发,车间的吊扇也还没开始发出“咯吱”的异响。

“翠华姐,山东来的毛豆到了!”仓库管理员的嗓门撞开车间门时,我的录音笔突然“沙沙”响起来。王强的儿子王磊推着平板车进来,车斗里的毛豆荚沾着黄土地的泥星子,晨露在绒毛上滚成小珠子。我跟着他往质检台走,发现车斗挡板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王强蹲在山东老家的豆地里,手里举着串饱满的豆荚,背后是刚插完秧的水田,泛着粼粼的光。

“这是俺爹五年前拍的,”王磊弯腰搬毛豆时,照片从挡板上滑下来,“那年嘉兴这边毛豆减产,俺爹带着村里十多户人家扩种了三亩地,就为了给厂里供豆子。”他指着秤盘里的毛豆给我看,荚壳上的细毛根根竖着,“你看这绒毛,俺们山东的豆子就是精神,跟俺们那儿的人一样。”

质检台旁的电子秤“嘀嘀”叫起来时,二十多个山东老乡围了过来。我举着相机,镜头里王磊正把一捧毛豆放在秤上,刘翠华凑过去捻起个豆荚,用指甲轻轻一掐——豆粒滚出来,饱满得泛着水光。“这豆子能出三成六的净肉,”她转头冲我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毛线絮,“俺们老家管这叫‘金豆豆’,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

“大熊猫”端着保温桶过来时,玉米面的香气突然漫过整个车间。我跟着大家围过去,看见桶底沉着层毛豆炒肉,翠绿的豆子裹着酱油色的汤汁。“尝尝?”她给我递来双一次性筷子,“这是俺男人凌晨三点起来炒的,用的山东辣椒面。”我夹起颗豆子放进嘴里,辣味刚漫开,就听见有人说:“这味道,跟俺娘炒的一个样。”

下午采访厂长时,他办公室的文件柜里摆着本厚厚的台账。“你看这个,”他翻到2018年那页,上面记着“捐赠毛衫320件,发往山东菏泽”,“每年重阳节都要捐,都是老乡们加班加点做的,领口内侧都绣着‘鲁’字。”我摸着件刚做好的毛衫,针脚细密得像山东的麦田,突然想起刘翠华说过,她们绣“鲁”字时,都要默念一遍老家的村名。

傍晚收工时,王磊的平板车装满了要发往菏泽的毛衫。我帮他把最后一件搬上车,发现领口内侧的“鲁”字旁边,还绣着个小小的毛豆荚。“这是翠华姐绣的,”王磊擦了把汗,“她说让老家的娃知道,嘉兴这边不仅有好看的毛衫,还有咱山东的毛豆。”

车间的铁门关上时,我看见刘翠华把钥匙串举到眼前。红船挂坠和槐树种荚在夕阳下晃着,像两个互相守望的影子。“记者同志,”她突然开口,“你写稿子的时候,能不能多写写俺们老家的豆子?它们跟着俺们到嘉兴,也不容易。”

回去的路上,我的采访本上记满了山东话:“金豆豆”“针脚要斜着走”“俺娘炒的一个样”。车窗外,嘉兴的路灯亮起来,恍惚间竟像是山东老家的麦地里,那些彻夜不熄的守夜灯。我摸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混着机器的轰鸣、老乡们的笑声,还有刘翠华说的那句话:“不管走多远,根还在黄土地上。”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窗外的月光正照着采访本上的毛豆荚图案。突然明白,这些山东老乡带着毛衫和毛豆在嘉兴扎根的故事,其实就是部流动的乡土志——针脚里藏着乡愁,豆荚里裹着希望,而那些跨越千里的牵挂,早就在黄土地与江南水乡之间,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

喜欢冰阳之歌请大家收藏:(ixmao)冰阳之歌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