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烽烟起
渭水的冰刚融了半尺,河西边境的风就带着血腥味吹到了栎阳。驿卒滚爬进宫殿时,甲胄上的冰碴子碎了一地,手里举着的竹简沾着暗红——那是亭长赵大的头颅被魏军挑在枪尖时,溅上去的血。
"亭长赵大,率五名戍卒守在阴晋古道,魏军百骑突袭,戍卒尽数战死,赵大被枭首示众。"孝公捏着竹简的指节泛白,案上的青铜灯盏被他攥得咯吱响,"魏人欺我太甚!"
卫鞅正站在殿中核对新造的户籍册,闻言猛地抬头。他袖口的墨汁滴在竹简上,晕开一小团墨迹,像极了三年前在五羊皮馆听来的老秦人的血。"君上,臣请战。"他的声音比殿外的寒风更硬,"新法推行五年,该让列国看看,秦人的血不是白流的。"
孝公解下腰间佩剑,剑鞘上的夔龙纹在烛火下浮动。"左庶长想要多少兵马?"
"五千锐士足矣。"卫鞅接过剑,指尖触到冰凉的剑柄,"魏人欺秦久矣,这次要让他们知道,秦人的骨头是硬的。"
一、黑坨子的戈
黑坨子是在喂马时听说要打仗的。厩栏里的骟马正嚼着豆饼,他手里的草叉"当啷"掉在地上,惊得马打了个响鼻。"伍长,你说的是真的?要去打魏国了?"
伍长啐了口唾沫,往手心啐了口唾沫,搓着冻裂的手:"左庶长亲点的兵,能有假?"他踹了踹黑坨子的小腿,"你小子去年磨的戈,该派上用场了。"
黑坨子的戈是前年分的,铁刃上早生了层黄锈。他连夜蹲在渭水边,借着月光磨戈。冰碴子扎得手生疼,他却越磨越有劲。三年前他还是个奴隶,主人家的狗咬掉了他半块耳朵,如今他是秦军的兵,按新法,斩一颗首级就能升公士,分一顷田。
"黑坨子,发什么愣?"同伍的瘦猴凑过来,手里攥着块干饼,"听说魏人穿的甲胄比咱们的厚,你怕不怕?"
黑坨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戈尖在月光下闪着冷光:"我爹就是被魏人杀的,在河西的田埂上。"他往手心吐了口唾沫,继续磨,"这次去,我要把他的仇报了。"
军营里的火把亮了一夜。老兵们在修补皮甲,新兵们围着识字的军吏,听他讲军功爵的等级。一个豁嘴的兵痞扯开嗓门:"去年跟魏人打,我亲眼见左庶长挥剑砍了三个魏兵,那叫一个狠!"
"别吹了,"有人笑他,"左庶长是文臣,哪会打仗?"
豁嘴急了,往地上啐了口血沫:"你懂个屁!上次在阴晋城外,左庶长带着十个人就敢冲魏人的营,回来时马尾巴上还挂着个魏兵的头盔!"
黑坨子把磨亮的戈插进土里,望着远处卫鞅的营帐。那里的烛火亮到天明,他不知道,卫鞅正在案前铺开河西地图,手指在阴晋古城的位置画了个圈。
二、卫鞅的谋
卫鞅的帐里堆着十几卷竹简,最上面是景监送来的密报:魏军主将是公孙痤的侄子公孙贾,此人好大喜功,去年刚从韩国抢了三座城。
"公孙贾......"卫鞅指尖划过竹简上的名字,想起在安邑相府时,此人曾指着他的鼻子骂"秦狗"。他忽然笑了,从箱底翻出件旧衣,那是三年前在五羊皮馆穿的粗麻布短褐。
"左庶长,该点兵了。"副将进来时,见卫鞅正往铠甲里套短褐,不由得愣住,"您这是......"
"穿惯了这衣服,打仗利索。"卫鞅系紧甲带,铜镜里映出他棱角分明的脸,"传令下去,明日卯时出发,沿渭水北岸行进,午时必须抵达阴晋城外三十里的芦苇荡。"
副将有些迟疑:"那条路坑洼难行,不如走官道......"
"官道有魏人的斥候。"卫鞅打断他,指着地图上的芦苇荡,"公孙贾骄横,定会在官道布防,咱们偏要走他想不到的路。"他忽然压低声音,"你派五十人,伪装成西戎商旅,去阴晋城门口骂阵,就说秦军怯战,不敢应战。"
副将眼睛一亮:"左庶长是想激他出来?"
"不止。"卫鞅拿起一支狼毫,在地图上画了个箭头,"等他追出来,你带三百人抄他后路,烧了他的粮草。记住,只烧一半,留一半给咱们的人。"
天刚蒙蒙亮,秦军就出发了。黑坨子背着戈,跟在队伍后面,脚底板被石子硌得生疼。他看见卫鞅骑着匹黑马,走在队伍最前面,短褐外面套着的铠甲沾满了露水,却腰杆笔直。
"左庶长,您慢些!"一个老兵喊道,"这路滑得很!"
卫鞅勒住马,回头笑了笑:"等打了胜仗,我请你们喝渭水酿的酒。"
队伍里爆发出一阵哄笑,黑坨子也跟着笑,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他记事起就没人跟他说过"请喝酒"的话,主人家只会骂他"贱奴",魏人只会用马鞭抽他的背。
三、阴晋城外
阴晋城的城门楼子上,公孙贾正啃着羊腿,听着手下的回报。"秦狗真的来了?"他把骨头往地上一扔,溅起一片尘土,"多少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